一、迄今为止钢铁去产能效果并不显著
今年钢铁去产能很热闹。主管部门出台了压缩钢铁产能过亿吨目标;地方政府纷纷响应,制定各自的减量规划;媒体亦予以大量报道,各路专家多方面献策。现今多半年已经过去,但从其进度来看,截至今年7月份全国累计完成钢铁产能减压2126万吨,占比仅47%,有些省份不足3成,还有一些省份钢铁去产能尚未实质性启动。
中国钢铁去产能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开始,只是说法不同而已。先前叫法为淘汰落后钢铁产能,本质上还是压缩钢铁产能总量。但实际结果却是钢铁产能越限越多,从当初的几亿吨一直膨胀到现在的十几亿吨,雄踞全球半壁河山。换言之,迄今为止钢铁去产能效果不太理想。
由于一段时间以来中国钢材市场明显升温,尤其是钢材价格较大幅度上涨,钢铁企业主营业务盈利大增,增产积极性高涨;还由于银行贷款、社会债务、职工安排、剩下硬骨头难啃等多方面问题掣肘,预计今后钢铁去产能将更为困难。
二、市场本身存在淘汰多余产能的自动机制
分析中国钢铁去产能失败原因,除了战略上严重误判中国钢铁需求规模以外,还在于没有将钢铁去过剩产能的“活儿”,主要交给市场去做,主管部门企图包打天下,结果当然是费力不讨好。
其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自身就存在着调节供求关系,淘汰更多产能,尤其是淘汰落后产能的自动机制。比如,当钢铁产品供不应求时,市场价格就会上涨。供应缺口越大,价格涨幅亦越大,最后钢材成了“黄金”,钢铁企业成为“印钞机”,暴利自然驱使社会各方面资金大量涌入钢铁行业,致使钢铁产能迅速增加,我们中国钢铁行业前段时期就是这种情况。可是,一旦钢材价格涨过了头,钢铁产能过于膨胀,远远超出需求,供求关系逆转,又会引发价格暴跌,钢材迅速由黄金变成“白菜”。在钢铁行业大面积亏损情况下,一些高成本企业最终会因为资不抵债,破产清算而退出市场,过剩产能相应化解。市场实现供求平衡后,钢材价格再次向合理水平回归,再次进入一个新的周期。由此可见,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市场价格围绕中位成本的上下波动,最终能够引发社会资金在钢铁领域的大进大出,最终能够淘汰过多产能或落后产能,实现产能与实际需求的大体吻合。
既然市场自身存在着去掉过剩产能的自动机制,那么,中国钢铁去产能就应当主要交给市场去做,由市场竞争法则,由市场价值规律来评判钢铁产能是否过多?评判企业产能是否落后?决定其在市场中的生存权利。当然,这是一种接近于丛林法则的痛苦调节。
三、市场法则失效于行政干预和落后保护
有人会问,既然市场法则如此厉害,为什么中国钢铁产能过剩成为顽疾?一些僵尸企业何以屹立不倒?这个问题确实存在,但其原因并非市场机制不灵,而在于市场机制被一些行政干预所破坏,市场淘汰僵尸企业的功能被行政保护所抵消。比如,当一些钢铁企业严重亏损而摇摇欲坠之时,有些地方政府出于多方面的考虑(也不能说这些考虑都不对),而对落后企业输血输氧,源源不断地提供贷款、减免税费,甚至任其超标排放,污染环境而不顾。试想,在这种保护之下,市场法则如何能够发挥效应,本应在激烈竞争中倒下的僵尸企业当然可以挺立不到。一旦抽去了地方政府保护措施支撑,几乎所有落后企业都会轰然倒下,为优势企业和优势产能腾出成长空间。
四、政府职责是保障市场机制充分发挥效应
当然,钢铁去过剩产能主要交给市场自动调节,但也并非主张政府调控缺位,主管部门完全无所作为。而是要将主要精力用于保障市场机制能够充分发挥效应。也就是说,要清除各种掣肘,利用财务亏损机制,让落后企业无法生存,只能被逐出市场,或者是被先进企业低价兼并。
政府主管部门在保障市场机制充分发挥效应方面,当务之急是做好下述三件事:
一是严格执行现有环保标准。一些钢铁产能和钢铁企业所以成为落后,一个重要方面在于环境保护方面投入不足,或者是完全没有投入。这样,上述企业和产能的产出成本较低,处于不对等优势之中,违背了市场公平竞争原则。如果主管部门,尤其是地方政府,能够严格现有的环保标准,相信会有一大批钢铁企业,因为其环保成本的大幅提高而难以生存,市场机制对于落后企业的淘汰效应随之显现。而随着这些企业的真正关停,钢铁去产能也就可以实现。
二是严格执行现有质量标准。劣质产品因为成本很低,在同样销售价格条件下,自然要占很大便宜,势必发生“劣币驱逐良币”不正常现象。现今中国十数亿吨钢铁产能中,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劣质钢材产能。据有关资料,我国或许存在8000万吨以上的地条钢产能,而地条钢就是一种劣质钢材。如果有关部门能够像打击地沟油,打击毒品犯罪一样,打击查处地条钢等劣质钢材生产企业,中国钢铁的所谓过剩产能也就能够去掉很大部分。可以相信,真正做到了上述两条,中国现有钢铁产能,至少要下降20%,甚至更多。
三是环绿色产业投资向钢铁去产能集中地区倾斜。地方政府所以要对一些落后钢铁企业进行保护,甚至对僵尸企业输血输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就业压力和财政税收压力。因此,在钢铁去产能数量较多地区,国家要向其进行投资倾斜。比如大量的环保装备制造业、新能源装备等绿色产业投资,要在上述地区落地,实现其钢铁产业大省,逐步向高技术产业大省、绿色产业大省过渡,就地消化和转移钢铁下岗职工,以减轻或完全冲消其财政税收压力。这样做,可以极大消除钢铁去产能阻力。
总之,从上述几个方面,对于中国钢铁去产能有着“四两拨千斤”的功效,而且法律和法规也是现成的。只要真正去做了,何愁市场机制不能发生效应,又何愁钢铁去产能难以实现。否则,我们无法解释为什么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不存在严重污染的钢铁企业?不存在地条钢等劣质钢材生产,不存在钢铁产能的严重过剩?这是考验一些部门和地方政府是否真正钢铁去产能的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