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电行业推进实施超低排放之后,污染物排放大户钢铁行业也开始进入超低排放倒计时。
12月22日,由中国环境报主办的“钢铁行业推进超低排放治理大气污染技术研讨会”召开,旨在探讨钢铁行业绿色发展路径和实用技术,促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
虽然超低排放改造的文件尚未出台,但钢铁行业的超低排放已势在必行。一些企业已率先进行超低排放改造的探索。对它们而言,成本无疑是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已经完成超低排放升级改造的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天钢铁)副总裁高一平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实现超低排放后,企业的成本肯定会出现明显增加:一部分是一次性投入,中天钢铁做的550平方米烧结机脱硫脱硝超低排放投资1.5亿元;另一部分是常态化投入,每吨烧结矿的成本要增加17~18元。
但高一平强调,通过超低排放会促进钢铁行业兼并重组,行业中会释放出更多的产能,有利于提升行业发展空间。
钢铁行业超低排放进入倒计时
在71%的煤电机组实现超低排放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推动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
2018年5月,环境部发布《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明确新建(含搬迁)钢铁项目要全部达到超低排放水平。到2020年10月底前,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具备改造条件的钢铁企业,基本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到2022年底前,珠三角、成渝、辽宁中部、武汉及其周边、长株潭、乌昌等区域基本完成;到2025年底前,全国具备改造条件的钢铁企业力争实现超低排放。
上述征求意见稿要求,烧结机头烟气、球团焙烧烟气在基准含氧量16%条件下,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小时均值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10、35、50毫克/立方米;其他污染源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小时均值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10、50、150毫克/立方米。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节能环保中心主任刘涛认为,虽然钢铁行业环保工作近10年来取得了积极进展,二氧化硫、颗粒物等污染物吨钢排放量降幅达到60%以上,但由于我国钢产量太大,钢铁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量在全部工业行业中分别排名第三、第三、第一,因此仍是蓝天保卫战的主战场之一。
加强钢铁行业污染防治已经势在必行,多位钢铁企业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虽然国家对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的时间表尚未正式出台,但留给企业进行改造的时间并不多,行业内也基本上是参照征求意见稿中的时间指标来推进超低排放改造的。
实际上,河北省已经率先出台时间表。今年9月,河北省公布《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该标准将于2019年1月1日实施,要求现有企业自2020年10月1日起执行;新建企业自标准实施之日起执行。
其中,烧结机头(球团焙烧)烟气在基准含氧量16%条件下,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限值分别为10、35、50毫克/立方米;其他工序(转炉一次烟气、钢渣处理、废酸再生除外)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限值分别为10、50、150毫克/立方米。
不难看出,该标准与征求意见稿中的标准一致。
高投入仍是企业面临的最大难题
与现行的国家特别排放限值的标准相比,征求意见稿中的标准更为严格,因此对企业而言,超低排放带来的成本上升,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难题。
中天钢铁是行业内较早进行超低排放的钢铁企业之一,也是江苏省首家实现超低排放的钢铁企业。据了解,其全集团综合污染物排放总量较改造前下降了16%。
但是,改造的成本也不容小觑——中天钢铁一台550平方米烧结机脱硫脱硝升级工程,投资就高达1.5亿元。高一平介绍,要达到超低排放指标并不容易,除了一次性投入以外,关键是常态化超低排放运营费用会造成企业生产成本大幅增加,比如550平方米烧结机脱硫脱硝超低排放改造后,每吨烧结矿的成本要增加17~18元,这将是长期的成本。
一位钢铁企业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与火电相比,由于钢铁行业产生的烟气中污染物浓度更高,因此实现超低排放要投入的成本也会更高。在超低排放改造上,一些小型钢铁企业可能会因为难以承受而面临倒闭或被兼并的风险。
对于这一可能的变化,高一平认为这恰恰可能是规范行业发展的机遇。如果一些企业承受不了超低排放改造的资金压力,这些企业就会自主调整或兼并重组,超低排放越来越规范的过程中也会逐步释放钢铁产能,对环保表现好的钢铁企业而言,将会是难得的发展机遇。
高一平表示,钢铁市场从2017年下半年到2018年市场价格回升很快,这得益于国家采取去产能、打击地条钢、取缔不合法的钢铁产能等一系列措施。环保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也净化了市场,调整了市场的公平竞争机制。
不过市场上对超低排放改造的积极性仍然存在冷热参半的现象。作为钢铁超低排放改造的技术支持单位之一,江苏爱尔沃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超低排放改造的投入成本较大,钢铁企业都要算经济账,目前真正完成改造的企业还不算多,从接触的企业来看,主要还是以发达地区的企业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