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宝马”联合透视钢铁业专业化整合之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布时间:2020年01月07日 点击数:

相关数据显示,在最近的7年内,国内钢铁行业实施兼并重组26起,包括投资机构在内的93家企业参与其间。其中,以国有企业主导的兼并重组有9起,非国有企业主导的兼并重组有17起。而在2019年,钢铁行业最引人关注的重组案例,即是中国宝武钢铁集团与马钢集团的联合。

成为头部企业才会有头部效益

2019年5月31日,中国宝武和安徽省国资委签订了关于重组马钢集团的无偿划转协议,安徽省国资委将向中国宝武无偿划转其持有的马钢集团51%的股权,业内人士认为,本次重组将促进我国钢铁行业健康发展,深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能过剩行业的兼并重组,服务国家“长江经济带”战略、加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是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集团的关键措施。

随着“宝马”联合进入实质性操作,目前,一些基本思路和联合重组方式正在慢慢展开,并随着具体的实践而不断清晰。总体方向是:联合是起点,整合是关键,融合是最终的目标。

重组协议一签约,中国宝武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德荣便马不停蹄率队到马钢调研。当时他便提出了一条基本思路:在加快制度接轨、做好规划承接、强化运营协同的基础上,加速专业化整合。中国宝武与马钢集团“共饮一江水”,产品、工艺各方面都可以优势互补,联合的目的就是要发挥协同效应。

“宝马”联合中的这一条专业化整合之道值得关注。中国钢铁企业有300多家,正处在“春秋时代”,必须通过联合重组,提高市场占有率,建立一个有序的市场秩序。而在推进内部整合协同的过程中,应实行专业化整合,在专业化能力培育的基础上,体现规模效应,实现整体效率提升。中国宝武的近期目标是年产亿吨钢的“亿吨宝武”,专业化整合便是在“大家庭”中培养“单打冠军”。

到了“宝马”联合两个月之际,陈德荣再度来到马钢调研,进一步明确了专业化整合的实施路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联合的基础上,扬长避短,专业化重组,“一业一企,一企一业”,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在专业化能力培育的基础上,实现极致的规模效应,这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

陈德荣先后来到马钢股份、马钢轮轴事业部、马钢废钢公司、马钢矿业公司等处调研,下现场了解生产运行情况,并与管理者座谈交流。处处紧扣“专业”两字。他在马钢股份说,马钢通过技术创新、现场严格管理,开创了中国钢铁工业的很多“第一”。但也应该看到,产品多样化、产线多样化,也相对弱化了企业的竞争力。应着眼于钢铁工业发展大趋势、中国宝武整体战略的大背景,瞄准最擅长、最具盈利能力、与市场对接最好的产品产线,做好新的战略发展规划。只有成为头部企业,才会有头部效益。

智慧制造正拓展整合边界

在“宝马”联合中强调“专业化整合”之道,其背后有着整个钢铁行业未来发展的大背景。目前,在全球钢铁业界,中国宝武对于智慧制造这个全新技术领域,探索较早,达到的综合水平也位于前列,已经实现了“一键炼钢”,并在逐步推广。技术端的提升正在大大拓展行业整合的边界和能力。

在最新的一次面对面访谈中,陈德荣认为,智慧制造、远程操作,已经使先进钢铁企业的管理能力和边界得到了很大的拓展,完全可以在中央控制室远程操控,并且实施产线的专业化分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把无数“小蚂蚁的客户单子”在平台进行整合,由融合互通的完整体系下的专业化分工产线进行专业化生产,实现“既精细、又有效益”的规模批量生产,以最低的成本,达到最高的效能。

由智慧制造和智慧服务的平台整合力,推进专业化的整合与融合。未来行业联合重组的理念,已经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新一轮钢铁并购潮在中国形成

业内专家近来对全球钢铁工业的历史进行了梳理,从中可以发现,通过行业的兼并重组,提高产业的集中度,是发达国家工业化后期的成熟经验。

回溯历史,100多年来全球钢铁工业已经历了多次大规模的“并购重组潮”:第一次发生在20世纪初的美国,同时也产生了世界第一钢厂——美国钢铁公司;第二次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日本八幡制铁和富士制铁合并为新日铁,此后,新日铁长期保持“日本国内第一、全球第二”的地位;第三次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的欧洲,造就了当时的全球第一大钢铁集团安赛乐;第四次是本世纪以来,米塔尔领导的横跨北美、欧洲、亚洲、南美、非洲等地区的并购重组,到2005年米塔尔已位居全球第一,到2006年又重组全球第二的安赛乐,一举成为全球钢铁巨头。

这四次大规模的“重组潮”,促使全球钢铁产业集中度持续上升,并使美国、日本、韩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钢铁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当前,中国钢铁业界的重组不断: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成立,河钢集团跨国收购塞尔维亚钢厂,沙钢、建龙、德龙等钢铁集团先后实施重组并购的举措……这些“多点开花”的并购举动和信息汇总起来,似乎在表明,世界历史上新一轮的钢铁并购潮正在中国形成,国内钢铁行业的联合重组将逐步进入“高发期”。中国的目标是:到2025年,前十家钢铁企业(集团)粗钢产量占全国比重不低于60%,形成3家到5家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以及一批区域市场、细分市场的领先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