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余元素的控制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27日 点击数:

  废钢中有害残余元素随着废钢多次循环使用及涂层钢铁制品数量的增长不断增加,这些残余元素在钢水凝固时的富集行为使钢铁产品力学性能成倍降低,冶炼时还可能造成漏钢、炉盖寿命降低等危害。因此,现代化高性能新钢种冶炼对钢中残余元素含量的要求日益严格。
  1)残余元素对钢质量的影响
  钢中的 Cu、Sn、Sb、As等元素在钢材表面富集程度可达到平均含量20~140倍。在1000~1300℃轧制温度下呈液相存在,并向钢坯表面晶界内渗透使晶界结合力下降,使钢坯在轧制过程中形成网状裂纹,即红脆。钢中Sb、Sn、As等有害杂质元素增加了钢在晶界或亚晶界的偏聚,可显著降低中高温热强合金钢的疲劳强度、抗应力腐蚀强度和热蠕变性能,增大其脆化倾向。一般认为,钢中含有的磷、锡、锑等则是合金钢发生“回火脆”的主要脆化元素。
  2)钢中残余元素来源
  钢中残余元素来源复杂,,各种入炉料如废钢、铁水、废钢代用品(如DRI)及铁合金等都有可能带入一定量的残余元素。从我国的炉料情况看,DRI残余元素含量最低,Cu、Sn平均在0.005%以下;生铁中残余元素含量也较低,Cu为0.005%~0.02%,Sn为0.005%~0.01%;废钢中最高,Cu、Sn平均含量分别达0135%,01035%以上。所以废钢,特别是社会废钢是残余元素的主要来源。
  3)残余元素控制措施
  钢中残余元素分为两类, Zn、Pb、Sb等残余元素具有较高的蒸汽压,在炼钢温度下易蒸发除去,为易去除元素。Cu、Sn等元素,由于其氧化位能比铁元素低,用正常的炼钢方法很难去除,为难去除元素。
在生产实践中,对钢中残余元素控制的重点在入炉原料的控制。如严格控制入炉原料质量、选用质量稳定的炉料。更有效而且广为采用的的控制方法是选用合适的炉料结构,选用残余元素含量低的炉料替代部分废钢冶炼,达到稀释残余元素的目的。常用的替代炉料有直接还原铁(DRI)、高炉铁水和Corex铁水、冷生铁、脱碳粒铁、碳化铁等。此外,俄罗斯还通过铸铁机,利用熔融的铁水和一定的配加工艺填加15%~25%的填加剂(烧结矿或球团矿),经冷却凝固生产复合金属料用来替代传统的炉料。

                         ——本文摘自论文文献综述

上一篇:脱硫研究的必要性[ 01-22 ]下一篇:非金属夹杂物对钢性能的影响[ 0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