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宋文祥
2021年,钢铁行业由去产能转向新阶段的产能和产量“双控”。由于目前我国钢铁产量已进入峰值平台区,将在10亿吨规模上下波动较长时间,产能和产量“双控”或将成为常态。在国家“双控”政策的影响下,邢钢的部分设备和生产线停产,成本上升,人员富余,效益下滑。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该公司积极对标普阳钢铁,全面实施阿米巴管理模式,降成本、增效益,力图扭转不利局面。
千方百计降成本
邢钢围绕“抓一头,压中间”降成本。
“抓一头”就是指降低采购成本。该公司的采购管理与普阳钢铁全面对接,充分利用后者在原燃料采购方面强大的议价能力,煤焦、设备、合金、大宗含铁料等与普阳集团招标采购平台深度整合,采购渠道共建、共享。同时,该公司借鉴普阳集团在优化炉料结构方面积累的技术数据,使烧结矿成本降低60元/吨。
“压中间”就是降低各工序成本。该公司炼钢厂对合金、元素成分精准控制,炼铁厂优化配矿比,焦化厂优化配煤结构。10月份炼钢和轧钢2个工序成本与7月份同比降低约150元/吨,创效2000多万元。同时,该公司大力开展节能工作,通过实施避峰填谷、开展跑冒滴漏治理及杜绝能源浪费等措施降低能源介质消耗,10月份吨钢耗电约390千瓦时/吨,与7月份同比降低10%。此外,该公司积极开展修旧利废活动,自行承担技术改造项目,降低设备费用300万元。
精益管理创效益
在降本的同时,邢钢通过“抱西瓜,捡芝麻”创效。
“抱西瓜”就是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创效。一方面,该公司兼顾市场、生产和经济效益的平衡,抓重点市场,形成主打产品;另一方面,通过系统调整订单结构,取消亏损的普通产品订单,修订销售优惠策略,增加收益约3000万元。
“捡芝麻”就是着眼企业大局,平衡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全方位创效。其突出表现在消化废钢、提高自发电比例等方面:
一是炼钢工序废钢加入达到30%,提高单炉产量。为弥补废钢的不足,该公司开展全员捡废钢活动,10月份共收集废钢2100吨。
二是通过配煤气攻关,吨钢转炉煤气回收达到了138立方米,创历史新高。转炉煤气应收尽收用于发电,自发电比例出现突破性进展,10月份接近75%,其中最高的一天突破了96%,节约外购电费1000多万元,和7月份相比,电费降低50%以上。
自力更生替外包
在企业满负荷生产时,由于工作繁忙,一些业务外包给第三方。在国家“双控”政策影响下,邢钢的人员相对富余,需要把自己能做的外包工作拿回来,如:收回厂内运输搬倒业务,由原来的100多辆车压缩到32辆车,每月节约物流搬倒费用300万元;原来外包的厂区绿化清扫保洁及除尘环保等项目改为自营,每月降低费用支出30多万元;保安岗位由130多人优化到48人,每月降低支出约40万元;承接原来外包的清理原料车底工作,每月安排3000多人次清理车底,节约费用约60万元。
优化工艺挖潜力
为解决企业的“双控”目标与生产工艺不匹配,部分生产线不能满负荷生产、频繁开停机导致的人力、能源浪费等问题,公司对生产工艺不断优化,效果不断向好。
一方面,线材厂对标普阳钢铁提升轧制速度和轧制节奏,2条轧线生产组织模式不断巩固,单条轧线日产量达到历史最好水平,避免了临时开第三条生产线。
另一方面,炼钢厂开展“提拉速、压周期”攻关,单座转炉日产水平连创新高,10月份避免了3座转炉同时生产的情况。同时,既定的订单品种、质量等控制指标均完成。该厂通过工艺优化,为提高劳动效率和作业率打下坚实基础。
精兵简政提效率
为解决“双控”常态化形势下企业的冗员问题,邢钢把“精兵简政”工作提速。一方面通过优化组织机构及岗位,打破管理上的条块分割、部门壁垒,提高管理效率;另一方面通过优化组织机构及岗位,组织富余人员另辟创效途径。
优化组织机构方面,该公司进行部门合并,如采购部并入生产部,以适应采购模式的变化,快速响应市场,配合公司生产需求;减少中层管理人员职位数,部室中层设置一般为1人,生产厂中层设置一般为2人。在优化岗位方面,该公司则对标普阳钢铁,公司部室全员解聘、竞聘上岗,减少机关人员近100人;生产厂科室合并,大部分科室人员下到车间现场办公,剩下的少部分人员集中办公,截至目前已封闭50多间办公室,节约不少办公水、电消耗。
为确保职工队伍稳定,普阳钢铁帮助邢钢“先挖渠后放水”解决冗员问题:一是替代外包业务;二是对距离正式退休不满5年的员工,实施内部提前退养政策;三是鼓励职工到普阳集团所属的企业工作;四是面向社会,以邢钢名义参与社会岗位的承包。
通过多措并举,邢钢遏制住了经济效益下滑的局面,对未来的生存及搬迁有了更充分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