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炉炼钢常用名词解释(4)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04日 点击数:

  惰性气体处理 向钢液中吹入惰性气体,这种气体本身不参与冶金反应,但从钢水中上升的每个小气泡都相当于一个“小真空室”(气泡中H2、N2、CO的分压接近于零),具有“气洗”作用。炉外精炼法生产不锈钢的原理,就是应用不同的CO分压下碳铬和温度之间的平衡关系。用惰性气体加氧进行精炼脱碳,可以降低碳氧反应中CO分压,在较低温度的条件下,碳含量降低而铬不被氧化。

  预合金化 向钢液加入一种或几种合金元素,使其达到成品钢成分规格要求的操作过程称为合金化。多数情况下脱氧和合金化是同时进行的,加入钢中的脱氧剂一部分消耗于钢的脱氧,转化为脱氧产物排出;另一部则为钢水所吸收,起合金化作用。在脱氧操作未全部完成前,与脱氧剂同时加入的合金被钢水吸收所起到的合金化作用称为预合金化。

  成分控制 保证成品钢成分全部符合标准要求的操作。成分控制贯穿于从配料到出钢的各个环节,但重点是合金化时对合金元素成分的控制。对优质钢往往要求把成分精确地控制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一般在不影响钢性能的前提下,按中、下限控制。

  增硅 吹炼终点时,钢液中含硅量极低。为达到各钢号对硅含量的要求,必须以合金料形式加入一定量的硅。它除了用作脱氧剂消耗部分外,还使钢液中的硅增加。增硅量要经过准确计算,不可超过吹炼钢种所允许的范围。

  终点控制 氧气转炉炼钢吹炼终点(吹氧结束)时使金属的化学成分和温度同时达到计划钢种出钢要求而进行的控制。终点控制有增碳法和拉碳法两种方法。

  出钢 钢液的温度和成分达到所炼钢种的规定要求时将钢水放出的操作。出钢时要注意防止熔渣流入钢包。用于调整钢水温度、成分和脱氧用的添加剂在出钢过程中加入钢包或出钢流中。

  清除炉渣 通常出钢后到下一炉装料之前,必须将炉内的液态渣排尽。但有时留一些渣,并用石灰或煅烧白云石稠化,然后前后摇炉使之挂在出钢和装料侧炉墙上起保护作用。这两种情况都需将液态渣清除尽,以防影响废钢熔化和倒入铁水时产生激烈冒火。

  火法喷补 喷补炉衬的一种方法。它包括火焰喷补和发热喷补,为干式喷补。其原理是将干喷补料送入燃料—氧气喷枪或氧气喷枪的火焰中(后者需加入30~40%细生铁屑),喷补料部分或大部分在喷嘴火焰中熔化,处于热塑状态或熔化状态,然后喷射到被喷补的炉衬砖表面。它很易与炉衬烧结在一起。

  钢液脱氧 炼钢过程重要步骤之一。氧化去除杂质后,必须脱除过剩的氧,以保证钢的质量。在加入脱氧剂后,直到钢液中脱氧元素[Me]的脱氧反应m[Me]+n[O]≒MemOn接近平衡,溶解氧含量较迅速地下降,夹杂(脱氧产物)含量随之上升。与此相应,总氧含量起初保持恒定,而后在一段较长时间内,随着脱氧产物的形核、长大、排出而逐渐降低,最后,氧在钢液中达到一个稳定值。

  沉淀脱氧 它是将脱氧剂直接加入钢液中与氧化合,生成稳定的氧化物,并和钢液分离,上浮进入炉渣,以达到降低钢中氧含量的目的,也称直接脱氧。脱氧剂一般选择脱氧能力强而且脱氧产物易排出钢液的块状铁合金(如锰铁、硅铁)或铝块,也可用复合脱氧剂(加硅锰合金)。

来源:冶金技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