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原料类缺陷
1.1.1 缩孔---钢材内部有残余缩孔和由此而产生的缺陷。
原因:⑴、浇注时发生的缩孔。⑵、有氧化物和炉渣存在。
1.1.2 分层---盘条纵向分成两层或更多层的缺陷。
原因:⑴、当浇注钢锭时,上部形成起泡或大量的非金属杂物聚集,轧坯时不能焊合。⑵、化学成分严重偏析。
1.1.3 夹渣---盘条表面所见夹杂得内部存在耐火材料夹杂。
原因:⑴、浇铸时耐火材料附在钢锭表面及炉渣等卷入钢水中造成。⑵、钢坯风热过程中,炉顶耐火材料或其它异物被轧在盘条表面。
1.2、加热类缺
1.2.1 纵裂纹---顺着轧制方向出现的比较深的连续的线状缺陷。
原因:⑴、钢坯加热时,表面形成微小气孔、气泡、热应变时效等引起。
1.2.2 鳞状龟裂(过烧)---表面上有比较细的裂纹或成鱼鳞状片状龟裂。
原因:⑴、钢坯过烧。⑵、成分不好, 脱氧不良。
1.3、轧制类缺陷
1.3.1 耳子---盘条表面沿轧制方向的连续条状凸起。
原因:⑴、轧制在孔型内过充满造成的。
⑵、进口导轮烧死或开口度过大、夹持不稳形成倒钢。
⑶、进口装置偏移轧制中心线。
1.3.2 折叠---盘条表面沿轧制方向平直或弯曲的曲线,在横截面呈小角度交角状的缺陷。
原因:⑴、由前道次的耳子造成。⑵方坯上的缺陷处理不当留下的深沟,轧制时也可能形成折叠。
1.3.3 划伤-孔型和导卫装置等安装不良及成品有缺陷的设备而引起的划伤。
原因:⑴、因导卫装置、输送装置等引起的缺陷。⑵盘条通过如水箱、夹送辊、吐丝机、散卷输送机、集卷器和打捆机等时造成的。
1.3.4 凸块---沿轧制方向形成周期性的凸起。原因:轧槽爆槽。
1.3.5 桔皮状---在轧件表面呈现桔皮状凹凸不平。原因:孔型粗糟。
1.4 尺寸类缺陷
1.4.1 横肋纵肋偏小---沿轧制方向形成的连续的偏小现象。
原因:来料小,孔型充不满。
1.4.2 水平尺寸超标---沿扎制方向形成的连续超标现象。
原因:⑴、来料大。⑵、进口有倒钢现象。
1.4.3 不圆度不符合要求---不圆度尺寸超出标准范围现象。
原因:⑴、孔型设计不良或车孔不好。⑵孔型磨损不均匀。
文章来源:轧钢之家